The Art Basel and UBS Art Market Report 2023 回溯历史,文艺复兴时期各行各业都由“行会”把控,此时艺术家们只有成为行会注册成员,才有资格成立自己的作坊、雇佣学徒、接受教堂或贵族赞助人的工作委托制作艺术品。此时,教会、贵族等委托工作的赞助方作为艺术品最后的藏家,与艺术家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他们决定着艺术品的题材、媒介等各要素。同时,这种委托创作的模式让艺术品不会经过展览、销售等环节,而是直接从艺术家手中去到藏家手中。
让·德·布雷 (1627-1697,荷兰),《哈勒姆圣路加行会的理事》,130 cm × 184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15世纪末16世纪初,“Academy”(艺术学院)这一全新组织体系的建立让艺术家们的地位显著提升,行业也逐渐摆脱了“行会”的把控。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品的商品属性被显著加强,出现了画店代销艺术家作品的形式,艺术家们将作品送到画店,画店老板以全新的艺术品经销商的角色开始活跃在艺术市场中,对作品进行售卖。艺术家的创作也因此从藏家的意志中解放出来。
让-安东尼·华托(1684-1721,法国),《热尔尚画店》,163 cm × 308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夏洛腾堡宫 到了18世纪,巴黎的一位艺术品经销商格桑(Edme-François Gersaint)首次编制了详细的作品目录和艺术家传记提供给客人,这些先驱性的运作和销售方式使得艺术品经销商成为了艺术市场上的主导者。很快,西方迈入现代工业社会,艺术市场的结构也随之悄然变化,人们对于具有文化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的追求,使得现代画廊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形式,在19世纪的法国应运而生,集展览、收藏、销售于一体的画廊取代了仅具有代销功能的画店,开始成为公开陈列美术作品以供人鉴赏的主流场所和现代艺术交易的主要场所。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法国),《舞者》,142.5 x 94.5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国家美术馆(华盛顿) 保罗·杜朗-卢埃尔(Paul Durand-Ruel)作为巴黎一家画廊的老板,在印象派画家们不被传统学院派接受的窘境中,从1870年开始无条件资助莫奈等印象派艺术家,保障他们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创作,并不断在展会中展示、推广这些新派艺术家的作品,最终在1886年的纽约,美国艺术协会组织的展览中,印象画派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因此成为了第一位欣赏并支付费用支持先锋派艺术家发展的画廊主。自此,现代画廊独特的运营模式——“代理制”逐步形成了。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法国),《花园里的女人们》,255 cm × 205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奥赛美术馆 下一期,我们就将讲述画廊“代理制”的运作方式及相关内容。 出品人:董瑞视频:迟正宁 撰文:迟正宁版式设计:刘宇翔审校:小鱼